top of page

一段單向而可回頭的旅程(Interstellar )

  • 作家相片: K.
    K.
  • 2015年1月7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人生(即是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段單向的旅程,更是不可重複再演譯的,也不准後退。

有人會突然或不經意地出現,或者消失;更是永久的消失而且不留下半點的痕跡的消失。最可悲的是,時間冰冷地不會因任何理由而加減或停下來讓你有思考機會,永不會。生活在點-線-面的三維(上下,前後,左右)空間的我們,剛好不用計算時間的因子而被排除了,但是線性的"時間"卻又存在而且更是分分秒秒地為舖排著我們的生活,令人們行進在不同的直線上,有些走在不同色彩的平行線上,各自精彩而互不交集;但有些會在某點上出現相交再越行越遠;當然更有些是在同一線上同步或不同步以不同步調地行走著,時快時慢。可是三維的空間中還是不考慮"時間"的。

當時間這因素突然被安排出場後,整個空間就多了絕對性的限制了。對,是絕對性的。更者,當時間不再是線性地向直線行走時,而且時間結構是可被扭曲時,即是大家的時間長度因扭曲度不同而不相同時,那是什麼的情況?你的一分鐘可能是我的一年了,而且可以回到過去或去到未來。神嗎?

時間旅行理論上就能夠實現的。

所以當四維空間內的時間被加入後,我們生存在現今空間內以四維空間的視覺下反映的事物, 也就成了我們的三維,科學家斷定了四維空間的人相對三維空間的人而言,他們是具有神力的超人,力量之巨如螞蟻被雨水打中身而亡般強大。

好像越講越遠,起霧了...

好吧!!!先把笛卡兒,牛頓, 愛恩斯坦和等偉人放下,我對他們不熟,不幸地他們也沒見過我,只是他們的理論總是天天影響著全地球人的文化和科學的進步而已。

好吧!!!再回來,如果你是一個完全沒有聽過什麼什麼什麼是黑洞蟲洞牛頓定律三四五次元空間是什麼回事的話,那就先了解明白個大概再去看這個片子,不然三小時確實不易過。其實也沒這麼可怕啦!好像附近多少會有人在打呼的,但相信應該會比 Amazing Spider-man 好多多了。尤其是在飛行途中確實是很好時間寫東寫西了,不過,在機場發神經時也是可以考慮寫寫的。苦笑中~~

Christopher Nolan 的蝙蝠俠三部曲和上一部的 Inception 已是一部掌玩時間與空間的好片子, 現在的Interstellar 就更進一步,跳到外太空去了,再把三四五次元空間和大量物理推論用形象化表現出來,再加入人性的自私性,破壞性,混入希望和絕望的原素,但欣賞此片要求觀眾有理解力,更要有點點科學的理論才行。

以下是你先要知道的東西:

1 甚麼是梅菲定律 Murphy’s Law?(剛好上篇文章有說)

凡是有機會出錯的,都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2 我們呼吸的空氣有甚麼成分?

78%的氮氣、21%氧氣、還有1%的稀有氣體(Nobal Gas)(海拔為零米,壓力正常)

3 時間和空間是甚麼?

要描繪一個空間的大小,你需要它的長、闊和高。如果加上時間,你在描繪的,就是一個世界。

4 甚麼是相對論 Relativity?

你的一分鐘,不等於我的一分鐘。

5 甚麼是蟲洞 Worm Hole?

蟲洞是連接兩個扭曲時空的隧道,橋樑。

6 甚麼是黑洞 Black Hole?

一個很重很重的東西,它的重力可以讓一切的東西都被沒法逃離,包括光。

7 甚麼是事件視界 Event Horizon?

黑洞前的一條界線,一旦越過,就再也回不來了。

8 甚麼是奇點 Singularity?

一點非常非常細小而又非常非常重的點,在裡面,廣義相對論及量子力學都會失效。

9 甚麼是牛頓第三定律 Newton’s Third Law of Motion?

當兩個物體互相作用時,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

10   "42"

很有趣的一個可愛點, 大多數的人都不太明白或是"被跳過"了。是一個對生命,或宇宙間任何事情最終極的答案就是: 42。出自一本很出名的美國科幻小說(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大陸的書名叫"銀河系漫遊指南"。上WIKI找一下吧!

好了!當你弄明白上面的東西後,應該可以進場了看片子了。但可能會看懂六七到八成左右,應該不錯了,不然再說下去就會把整個故事給你們說明白了。


此片結合了好多元素,也不知道編劇是怎麼讓導演把一齣表面上而確實是科幻片,拍成讓人有對心靈上有發人深醒,以至多層相對和選擇決定的對立的立場,如人類本性的好與壞,感情在誤會中的真假,宗教與科學的存在和相互影響而時而對立又相容,好不精彩地給觀眾有無限的空間去想像當中的"存在論"。正如,當你有能為某次的選擇作出一次不確定是否正確的選擇後,往往讓結果不在自已或大家的預期中出現時,很不可能地希望再來一次,但當然是不可能,這就是時間永遠向前的道理,再來一次也不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當然美麗的收穫有可能正在等侯你的決定。我并不否定有計劃上的安排: Plan A 或 Plan B? 人,總要有對下一分下一秒有作計劃的能力,也就是把下一步的希望,夢想和期望定為目標。所以就有了一句:如果人沒有了夢想,活著跟一條咸魚有什麼分別? 但一旦發現所謂的選擇都是建立在未知結果的謊言下的時候,更是沒有回頭旅程時,咸魚的夢想又將會是什麼?

片中主題最重要的根源相信是人類想反射對於未來未知的一種憧景,一種探索,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對於家人的愛,或許想要成為解救全人類的英雄。 但到了片子最後的幾幕,經過選擇的計劃如期的,可是前面的新世界新生活,已充滿希望地出現在眼前,不管所有夢想有沒有或都幾乎一一實現與否,但如果世界只剩下一個人,你的希望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導演,你怎麼了...你找死嗎?又要掉下谷底去...

最後還要人家去找人。

其實導演最終想表達和展示他無神論的一面但又用了聖經人物拉撒路命名的太空計劃,相信一切救贖盡在自己,但卻又充滿了宗教的道理。既要相信冥冥中自有主宰,卻又否定了非比人大的"超我"(上帝)存在,而是內心微弱的愛在呼喚,以及靈犀一點的睿智,都在一個"輪"下面,相信人類的救贖已經不在上帝,而在我們並不完全明白的下一代。

Interstellar應該是今年(2014)最後一部極佳的電影了(雖然身在2015的我),絕對推薦。

Comments


© 2019 by Global Walker - KK

bottom of page